商业,实体商业,原创>

家乐福最后一搏

2023-02-11 11:27:33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4,061 分享

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这里的东西不能用购物卡结算。”

当中国商报记者靠近北京家乐福马连道门店的水果摊位时,销售人员直截了当地表示。

看着所剩无几的商品摊位及货物架,记者有些茫然。“是要用卡购物吗?我们这儿的东西都可以用卡结算。”旁边年糕杨摊位的销售人员赶紧上来招揽记者。

当前,能不能用购物卡结算已经成为家乐福门店的营销关键词,有些可以用卡的商品要么进行广播宣传,要么贴出“可用卡”的标识。但这些商品为数不多,且单价较低。

店内的众多货架空空荡荡的,工作人员大多无所事事,全场最忙活的竟然是一名收卡的“黄牛”。

这是多地家乐福超市被指购物卡消费受限后,北京一家家乐福门店呈现的真实情况。

问题出现一个多月未得到有效解决,更让家乐福即将退出部分城市的传言增多。

而为了遏制这些传言,将消费者稳住,家乐福不断做出各种回应——否认倒闭传言、解释原因、道歉、让消费者多包涵……

直到2月9日,家乐福相关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部分城市的缺货及购物卡消费受限问题将在一个月左右解决。而就在此的前一天,在家乐福召开的内部会议上,家乐福中国执行总裁李奎提出了“大干50天开创新局面”的豪言壮语。

202207262200877a.jpg

当前,能不能用购物卡结算已经成为家乐福门店的营销关键词。(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被“困”的消费者

“去年11月就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家乐福门店限制购物卡结算的消息,但当时疫情严重不便出门,直到春节期间去家乐福购物才发现,北京的大部分门店已经不让用卡结算了。”

手里握有2000多元家乐福购物卡的北京消费者王女士表示,如今,花不出去的购物卡成了一家人的心病。

“其实最早的时候,还有一些高端电器产品可以用卡消费,但我们就2000多元钱,这些商品太贵了,也不是自己需要的,就没买。”后来,王女士发现,这些家用电器也不让用卡了,越来越多的日用品也被排除在外。

最近一个月,王女士和家人先后去了家乐福健翔桥店、国展店、望京店、鲁谷店,这些店都明确表示,大部分商品不让使用购物卡,而可以用卡的商品早就被搬空。

2.jpg

北京家乐福马连道门店的很多货架空置着。(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摄)

中国商报记者在走访家乐福马连道门店时看到,许多货架整排甚至整个区域空置着,而且没有补货的迹象,导购员也很少。

记者询问一位工作人员得知,店内只要是贴着“福气心选”的商品都不可以用购物卡,他们称这个标签为“蓝标签”。

浏览一圈下来,记者发现,目前店内大部分商品都贴着“蓝标签”,只有个别商品没贴,比如一些小零食。

3.jpg

贴着“福气心选”字样的商品都不可以用购物卡结算。(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摄)

“几元钱的零食,2000元钱我得买多少啊,而且家里没孩子也吃不了,买了也是浪费。”如今,这2000多元的购物卡依然“困”在王女士手中。

事实上,被“困”在家乐福购物卡中的消费者大有人在。

王女士在去家乐福门店沟通时就看到一位大叔跟店里的工作人员吵了起来,“大叔是自己买的卡,发票也在,门店不让购物,也不给退,让他非常气愤”。

如今,家乐福超市购物卡消费受限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不仅是北京,上海、昆明等诸多城市的部分门店也陆续出现了此类情况。

“打骨折”的购物卡

超市消费受限,王女士也曾想把卡转让出去,“可一打听,目前市场上的家乐福购物卡只能五折转让,折扣太低了,我们觉得太亏了,就没出手。”

在家乐福马连道店,中国商报记者遇到了两名收卡的“黄牛”:“原来家乐福的购物卡都是票面价值的九折收,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很多东西不让买,只能五折收,但即使如此我们的风险也很高。”

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记者也看到很多转让家乐福购物卡的信息,价格同样低至票面价值的五折。

从九折到五折,家乐福购物卡的贬值过程也从侧面见证了家乐福的兴衰。

20世纪90年代,家乐福与沃尔玛、大润发、乐购等外资大卖场一起陆续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可谓零售行业的“老兵”。

1995年,家乐福在中国的第一家卖场创益家店于北京开业,这种新颖的大卖场模式吸引了广大消费者,同时也成为国内同行效仿追赶的标杆。

进入内地市场之后,凭借全新的购物体验,家乐福迅速发展壮大,短短几年就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开店。到2010年,家乐福的门店已遍布23个省份,门店数量达到249家。

4.jpg

鼎盛时期,家乐福购物卡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摄)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家乐福购物卡的估值很高,一度成为很多单位给员工发福利的首选,就连一些个人消费者也会购卡送给亲朋好友。据了解,当时,消费者从门店购买家乐福购物卡都是9.8折的折扣,在市场上转让也是9折起。

随着网络零售业的腾飞,人们的消费习惯被改写,以大卖场为主的传统商超首次受到电商的冲击,再加上国内其他大卖场的崛起,不再拥有“模式优势”的家乐福开始走下坡路。

面对市场的变化,家乐福也曾谋求转型。比如,2014年,便利店“家乐福Easy”落地,试水便利店市场,2015年上线电商业务“家乐福网上商城”等等。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改变其颓势,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家乐福中国区关闭了8家门店,2015年在华关闭门店达18家。

直到2019年,家乐福中国业务迎来大变局。当年6月,苏宁易购宣布以48亿元的价格收购家乐福中国业务80%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并入苏宁易购体系后,家乐福继续进行业务创新。但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家乐福中国的净亏损分别为3.04亿元、7.95亿元、33.37亿元和4.71亿元。

与亏损同步而来的是家乐福门店数量的持续减少——2020年,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净减少5家;2021年,门店数量净减少23家;2022年前三季度,家乐福闭店数量达到54家,且无新开门店,总数减少至151家。

如今,家乐福又发生了货架空置、购物卡消费受限的问题,发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万一真倒闭了,再不给退卡,五折也没人要,完全要烂自己手里。”王女士表示,一旦可以用卡,不管什么货品都要去买。

此时的家乐福购物卡,已从曾经的“香饽饽”变为“烫手山芋”。

都是“黄牛”惹的祸?

被困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家乐福。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家乐福今天的局面?家乐福的门店为什么会出现货架空置的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家乐福不断做出各种回应。发稿前,记者也得到了最新答复。

家乐福方面表示,受疫情影响,部分城市进行战略调整,引发了一些城市的退出谣言,再加上不法“黄牛”的推波助澜,导致购物卡挤兑,因此企业采取了临时限购措施。因挤兑导致抢购造成的供应链压力,需要一个缓冲调整的窗口期。

5.jpg

市场谣言加上不法“黄牛”的助推,导致家乐福购物卡集中挤兑,部分商品出现缺货。(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摄)

从家乐福的解释来看,这似乎是个偶然事件。但事实上,该事件发生时还有个背景,那就是家乐福正在进行供应链改革。

家乐福方面表示,近年来由于受到疫情封控等因素影响,零售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零售行业环境的发展,场景多元、用户分层,传统单一供应链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家乐福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应对挑战,推进新供应链模式迭代和多样化,包括经销、代销、联营等。

供应链上的改革调整需要时间,也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让整个事件的偶然性背后多了一些必然性。

面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家乐福也在积极应对。

家乐福方面表示,在供应商伙伴、集团等各方资源协调、支持下,其供应链在有序优化中,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品选择。目前,在供应链逐步缓冲调整的情况下,大部分商品可以用包括购物卡在内的多种支付方式支付,而且可用卡商品范围不断扩充,比如苏宁易购部分电器也可以使用家乐福购物卡结算。“我们正在补充更丰富的商品,包括各类民生商品,可供持卡消费者购买。”

绝地求生 大干50天

供应链不仅与此次门店货架空置事件相关,更贯穿着家乐福的整个发展脉络。

近两年来,家乐福一直在谋求转型。据悉,2021年10月,家乐福尝试推出了首家会员店,并公开表示要将国内一半的大卖场升级为会员店,试图通过付费会员形式打开新的盈利局面。但该计划进展缓慢,目前仅在上海开出了两家会员店。

随后,家乐福又加速转型变革,欲从大卖场转向社区品质生活中心。

家乐福在刚刚开完的公司春季部署会上明确,要基于“近场零售服务商”定位,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家庭场景解决方案”。

新业态“社区品质生活中心2.0”将会在超市业态的基础上扩展家电业态、百货业态、儿童业态、酒水业态、餐饮业态等,首批改造的“社区品质生活中心2.0”门店将于3月在北京、上海、昆明、徐州、无锡、沈阳等地率先亮相。

购物.png

家乐福加速转型变革,欲从大卖场转向社区品质生活中心。(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除了社区品质生活中心外,作为家乐福近场零售的重要外延业务板块,电商、零售云、易采云等业态也将于今年高速推进发展。

同期,在家乐福“开创50天”内部会议上,家乐福中国执行总裁张奎进一步明确了家乐福“近场零售服务商”的定位,号召员工主动求变,以用户为中心,用执着拼搏的创业精神大干50天开创新局面。

从家乐福近期的一些举动以及态度来看,家乐福似乎要绝地求生,大干一场。

然而,家乐福的新业态转型也面临诸多挑战。业内人士认为,任何模式的成功,其根本并不是因为模式新颖,而在于供应链。例如山姆会员店背靠沃尔玛强大的供应链,从全球精选几千种商品售卖,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是其会员店成功的关键。

而家乐福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扎根自己的新业态,谋求供应链上的变革。

“今年是家乐福供应链转型变革升级年,一方面,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推进供应链模式迭代和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用开创的精神在发挥总部集采优势下,加大区域采购属地化近场供应链建设,更好适应零售行业环境发展。”张奎表示。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业态发展,家乐福先后与伊利、徐福记、上海家化、爱仕达、亿滋、加州原野、立白等头部品牌高层就2023年经营规划进行了深度沟通,在拓展新零售业态、推进可持续增长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

已进入中国市场28年的家乐福再次求变,这次的戏码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尚需时日才能得到印证。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