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印萍:加快推进海洋地质碳封存

2023-03-07 15:33:05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0 分享

7-1.png

全国人大代表印萍。(图片由国家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提供)

中国商报(记者 石荣标)气候变暖是地球和人类生存必须面对的难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保护地球的关键举措。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必须在未来40年内完成从碳排放达到峰值到碳中和的转型,减排任务极为艰巨。

国家要发展,环境要保护,限排是必须要做的,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建议,我国应加快推进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6-1.png

印萍带队在浙江开展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图片由国家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提供)

碳封存的意义

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地球。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可形成气态二氧化碳(CO₂)。燃烧化石燃料、化工冶炼乃至焚烧秸秆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集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目前,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捕集分离出来,注入海底深部地质体中,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减排的过程,即CCUS,是国际上最成熟的负排放技术之一。该技术在我国的中石油、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石化和采油企业中已部分应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既保护了地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节约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碳排放指标,为地方和国家工业发展腾出了有效空间。

2019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例高达58%,根据已有研究的预测,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占中国能源消费比例的10%—15%,CCUS 将是实现化石能源近零排放的唯一技术选择。

印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加快推进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减少碳排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哪些区域可以实施碳封存

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一旦发生地质结构运动,会不会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那样,发生泄漏造成危害呢?

“将二氧化碳打入地下岩层孔隙,是目前国际上技术最成熟、操作最容易的封存方式。具体实现方式是,先利用二氧化碳进行驱油,在实现二氧化碳封存的同时,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有些原油是开采不出来的,把二氧化碳注入油井孔隙,由于地下温度较高,二氧化碳和水结合变成了酸,在发生反应的同时也是一个加压的过程,可以把原来未开采出来的油气‘逼’出来。胜利油田和齐鲁石化合作,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驱油。”印萍表示。

印萍还告诉记者,往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的方式包括开采岩盐后遗留的巨大空洞,还有我国沿海地区较为稳定的大型盆地岩隙等。

“二氧化碳溶于水,在咸水层里,它会进一步矿化固定,距离地表超过了800米,比较稳定安全。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合适的地方较多,我们可以选择更深、更稳定的地质构造区域封存,其中比较好的就是稳定的海域盆地。有海水层覆盖、远离人类居住地、远离淡水水体,即便发生泄漏,也是泄漏到海水里面,通过海水稀释淡化,不会产生大的风险灾害。这就是我们提出做海洋地质碳封存的原因。”印萍认为。

碳封存前景广阔

在采访中,印萍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或将一些深层岩盐空洞作为封存载体,效率高、容量大,经济效益突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规定,对于完不成减排计划的国家,可通过向超额减排的国家购买排放指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此促进减排。

今年2月9日,欧洲议会正式通过了碳关税调节机制,对没有完成减排指标的国家出口的产品课以关税,水泥、钢铁、电力、铝和化肥等高耗能产品将被列入首批征收名单。碳关税自2026年正式起征,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未完成减排指标的国家出口高耗能产品需购买许可证,对标碳交易市场,当前的价格为80欧元/吨。

我国是欧洲上述商品的重要贸易合作方,碳关税实施后,将对我国上述产品出口带来巨大压力,所以,国内减排任务异常艰巨。

资料显示,挪威国家石油的斯莱普内尔天然气田海上CCUS项目于1996年已经投产,每年通过深井注入地下约100万吨二氧化碳,目前每天注入能力约2000立方米。该项目已抵扣碳税至少12亿欧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印萍表示,如果我国允许利用海域将二氧化碳进行地下封存,可有效降低碳排放,一方面可以减少碳关税的缴纳;另一方面,可以在我国的碳交易机制下,将多余的减排成果进行出售,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