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净增197%

绵阳科技城新区创新活力从何而来?

2023-04-09 11:38:40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467 分享

中国商报四川报道(记者 谭仕科)日前,绵阳科技城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再添一例,四川英迈科技有限公司与某院所就一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成1348万元签约协议。这是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典范,自2022年以来,该区直管区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增长了197%,达4.82亿元,名列绵阳全市第一。 除此之外,新区还取得了诸多亮眼成就,例如2022年,该区直管区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4%,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29%。截至2022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0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达706件等。这些成果凸显了新区强大的创新活力。那么,其活力从何而来?

GetAttachment.jpg

绵阳科技城新区全貌图。(图片由新区提供)

创新主体梯度培育

新区注重对创新主体的培育,从登记环节开始严格管理。每月,新区科技创新局编制的上月新区直管区落户企业清单成为该局优质科技型企业摸排和发掘的“宝库”。

去年4月,四川杰森机电有限公司迁至新区直管区,顺利入选“高企培育库”。随后,该企业在新区科技创新局的组织下,成功参与了四川省2022年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

“高企培育库”是新区直管区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中心,另外两个环节是“科企培育库”和“瞪羚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科企培育库”中有250家企业,“高企培育库”中有120家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库”中有20家企业。这三个企业库构成了新区直管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衔接培育体系。

通过这种体系的作用,新区直管区已经成功培育出1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四川省瞪羚企业,以及2家入选四川省“贡嘎培优”行动计划的优质企业。

创新平台聚焦耦合

新区的创新平台建设主要聚焦于技术、产业、人才和资金的高效耦合。以新开辟的机器人“赛道”为例,在开工建设机器人智能智造产业园着力高效承接的同时,新区还瞄准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成立了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此基础上,新区探索构建了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包括“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个产业基金和一个产业园区”,从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人才供给、产业孵化和设施保障等多个层面,精准匹配政策,深度融合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和人才链。

自2022年7月底出台《促进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专项政策措施》以来,新区已经建立了4个类似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这样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院。除了新建和引进外,新区还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自行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2022年,新区组织了九洲电器集团、流能粉体、互慧软件等7家企业成功获批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和绵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认定。

创新服务主打精准

在新区,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高企助跑行动”,这已经成为想要参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的企业的惯例。这项活动自去年1月开始,涵盖金融、产学研融合、人才、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针对企业需求和痛点进行精准服务。

政策方面也非常贴心,例如在《促进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专项政策措施》中,新区直管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重点科技企业的需求,进而制定七大类、33条具体举措的政策措施。

此外,新区还根据企业需求打造了特色产业园,去年6月,绵阳科技城新区检验检测产业园开园,这个产业园为新区直管区企业提供了诸多服务,例如标准查询、人才培训、仪器设备耗材展示交易、计量校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体系化服务,方便企业就近享受相关服务。

责任编辑:白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