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村>

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2023-07-13 11:54:43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419 分享

为在有条件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短板,近日,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9803c99870773b799a36cb95a43616f.jpg

“千万工程”首先是一项生态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图为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智慧农业蓬勃发展,绿水青山相互辉映,山村景色宜人。

CNSPHOTO提供

“千万工程” 成效卓越

  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以来,农村人居环境重塑,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

  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农村“三十分钟公共服务圈”“二十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带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5431元增长至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1.2%。

  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各类村级组织互动合作的乡村治理机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持续稳定安宁。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三级阵地,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民书屋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形成。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学习经验 造福乡村

  意见强调,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目的在于推广运用,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转化到“三农”工作实践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有序流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千万工程”首先是一项生态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让乡村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意见强调,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要实施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新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文创等乡村新业态,全面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

  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四千精神”。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乡镇赋权扩能。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真正让基层群众参与进来。

有力有序 行稳致远

  意见强调,确保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不跑偏、不走样、不落空,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

  一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务实渐进推进工作,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确保乡村建设始终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人口偏少和人口持续流出的乡村,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浙江的经验做法。坚持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不开空头支票,不吊高农民胃口,坚决反对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劳民伤财,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合村并居,有效防范和处置变相举债、新增隐性债务等各类风险。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不搞形象工程。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握好“点”和“面”的关系,促进各类村庄人居环境均衡发展。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多干雪中送炭的民生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表面文章,确保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三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避免代替农民选择,让农民成为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刘峰)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