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监管执法要“长出牙齿” 对汛期哄抬价格零容忍

2023-08-09 09:15:44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099 分享

近期,部分地区因超强降雨引发洪涝,为保障洪涝地区重要民生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制止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市场监管总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布《关于汛期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的公告》,提出汛期“七不得”要求。

7月29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和第6号台风“卡努”等影响,我国华北、东北、黄淮地区特别是京津冀、福建、吉林等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极端天气,各地出现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洪涝地区重要民生商品和服务市场生活物资受到严重影响,保障防汛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等重要民生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切实保障民生,成为受灾地区政府部门当前一项重要工作、重大任务。

生活物资供应保障事关群众安康、相连千家万户,容不得半点马虎。据媒体报道,某受灾地区的部分居民因水位上涨,选择到邻近城市避难,个别酒店却趁机涨价,趁灾牟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介入后,让酒店将涨价部分的钱退还给灾民。汛情必然会使民众对生活物资和生活用品药品的需求出现一波小高峰,个别经营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或囤积居奇,或串通涨价,侵犯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严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干扰防灾救灾大局,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监管执法要“长出牙齿”。价格法及相关法规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违反相关规定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最高可处500万元的罚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此次发布的公告中,提出汛期“七不得”要求,列明价格行为“禁区”,对市场经营者维护市场秩序提出告诫。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加强对线上线下民生商品、服务市场生活物资和生活用品药品的巡查力度,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趁灾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贩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对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依法从重处罚并公开曝光。

铲除汛期哄抬价格乱象滋生的土壤,重在保供稳价,守好群众“菜篮子”“米袋子”。面对群众短期内迅速增长的生活需求,各地各部门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及时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快提高必备生活物资、生活用品药品的调剂、运输效能,支持生产、运输企业和市场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组织货源、稳定价格、保障供应,全面落实保物流畅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人民生活供应措施,疏通生活物资进城、下乡“最后一公里”,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充足的货源、稳定的生活物资,是群众做好防灾救灾的第一责任人,是和汛情作斗争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潘铎印)

责任编辑:李沫楠